石墨烯碳納米管復合材料的制備需結合兩者結構特點,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實現(xiàn)協(xié)同增效。以下是當前主流的制備技術及關鍵進展:
一、化學氣相沉積(CVD)法
1、直接生長法
-
-
在石墨烯表面負載催化劑(如Fe、Co納米顆粒),通入碳源氣體(如甲烷),通過CVD在石墨烯層間原位生長碳納米管,形成三維網絡結構5。
-
通過滑移自組裝技術,在六方氮化硼基底上生長單一手性碳納米管陣列,與石墨烯結合形成范德華晶體結構,顯著提升導電性和機械強度2。
2、基底調控
-
-
利用原子級平整的基底(如銅箔、氮化硼)調控石墨烯與碳納米管的界面結合,減少缺陷并優(yōu)化電荷傳輸效率25。
二、化學還原法
1、氧化石墨烯還原復合
-
-
將氧化石墨烯與碳納米管混合后,通過水合肼、維生素C等還原劑去除含氧基團,生成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與碳納米管的復合物,適用于柔性導電薄膜38。
-
硫酸二次摻雜工藝可進一步提升聚苯胺/石墨烯/碳納米管復合材料的防腐性能3。
2、功能化修飾
-
-
通過離子液晶(ILC)輔助剝離石墨,促進石墨烯與碳納米管的共分散,形成親水性多態(tài)混合物(如凝膠、泥漿),便于后續(xù)加工4。
三、機械混合與自組裝技術
1、超聲分散法
-
-
通過高強度超聲將碳納米管均勻分散在石墨烯懸浮液中,利用范德華力自組裝成三維多孔結構,適用于儲能電極材料48。
2、水熱離心法
-
-
結合水熱反應與離心工藝,實現(xiàn)石墨烯與碳納米管的共軛混合,形成“章魚狀”塊體或納米復合紙,兼具導熱和光熱轉換功能4。
四、電化學沉積法
-
-
以石墨烯為基底,通過電化學沉積在表面生長碳納米管或金屬硫化物(如NiS?),無需粘合劑即可構建高導電復合材料,適用于可穿戴設備78。
最新進展(2025年)
-
單一手性碳納米管陣列:通過滑移自組裝技術實現(xiàn)單一手性碳納米管的平行密排,與石墨烯結合后應用于高性能場效應晶體管,推動集成電路革新2。
-
多態(tài)混合物加工:基于ILC的水熱離心法開發(fā)出可調狀態(tài)的石墨烯/碳納米管混合物,支持柔性散熱膜和自限凝膠的規(guī)?;a47。
總結
石墨烯碳納米管復合材料的制備技術正向高精度調控和綠色高效方向發(fā)展,CVD與自組裝技術的結合、功能化還原工藝的創(chuàng)新為其在電子、儲能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更優(yōu)解決方案24。
信息來源:石墨烯黃頁